林学院在大型仪器绩效考评和实验室安全评优表彰中获奖励
在刚刚结束的“2020-2021年度大型仪器绩效考核评价”中,林学院荣获“优秀单位”称号,全校仅有两个学院获此殊荣,这是对我院大型仪器规范管理、服务绩效、开放共享方面的高度肯定与认可。
林学院仪器设备种类多、原值高、分布广,10万以上甚至4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数量众多。学院制定了富有特色的规章制度,配齐高水平人才,大力推动开放共享,进一步强化建档备案、留痕使用、准入管理、检修维护等措施,在保障大型仪器安全高效运转的同时,也有力支撑了学院各项事业的高效发展。
在“2020-2021学年实验室安全工作评优表彰”中,林学院3间实验室获评“先进实验室”,其实验室责任人获评“先进个人”。经广泛动员,学院共有8间科研/教学实验室申报,经学院初步审核和现场考评等环节,共推荐3间实验室参与学校评审,最终全部获评校级先进实验室,分别是: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生物学机理研究实验室(东配楼B101-102,责任人:李海英)、植物检疫实验室(森保站107,责任人:陆鹏飞)、成分分析综合实验室(林业楼217,责任人:赵婉凝),其余5间实验室获评院级实验室。
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生物学机理研究实验室(东配楼B101-102),主要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研究。实验室创新推出《准入必读行为规范》18条,创新划分实验台以强化管理监督责任体系,创新设计实验室个性化标识标签,创新建立微信群并推行“安全靠大家”监督模式,创新建立实验室管理公告邮箱,发布一系列制度规程、准入指南以及各类常用表格,以便同学们查阅、下载和使用。实验室于2021年9月底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了空间整肃行动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植物检疫实验室(森保站107)作为我院唯一一个BSL-2级的科研实验室,为森保学科教师以及研究生开展检疫性害虫饲养提供了场所,同时也承担了害虫相关实验。实验室要求师生进出必须穿防护服、带鞋套,按照检疫负压隔离室要求建设并管理,更衣区、缓冲区、实验区各自独立,无菌区域标识与危险标识明显,并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。每种害虫专人专职负责,定时查看饲养情况并补充饲料,对饲养仪器进行重点监控,定时消毒灭菌。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,管理体系已日趋成熟。
成分分析综合实验室(林业楼217)作为一间高风险教学实验室,使用人员多、流动性强,但一直以来保持安全平稳运行。实验室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并上墙,完善以老带新、闭环管理、“家长式”叮咛、“一对一”朋友式指导、强化台账管理、签订特殊仪器及实验室安全承诺书等措施。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安全教育、准入考核、随机抽查、反复叮咛,定期对仪器设备、通风管路等检修维护,及时报备气瓶柜和电动车充电桩之间的安全隐患问题,切实保障了实验室水电气安全。
据悉,林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大型仪器与实验室安全管理,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强化服务保障工作,保证安全稳定大局,全力维护平稳有序的科研教学环境。
撰稿人:唐诗瀚 审稿人:李国雷